服务热线:
0571-87323123
当前位置:首页/ 业委会成立/换届 / 为什么我们小区的业委会换届改选会接连遭遇大败局?

为什么我们小区的业委会换届改选会接连遭遇大败局?

发表时间:2018-10-26 12:15

又到了金秋时节,最近密集地走访沪上的不同小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让我在观察、记录的同时心生感怀。因为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是一位为了小区业委会改选热心奔走的志愿者,为了能够号召业主关心小区、积极投票,当时近乎狂热地参与小区事务,经常半夜三更写公众号。


因为撰写微信公众号,当时和一些其它小区的业委会参与者发生了链接,也认识了众蚁社区这个连接业委会参与者的交流平台。发现有那么多经验可以借鉴,当时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小区的改选可以顺利完成,但如今再看,一年过去了,小区还在原地踏步(业委会还是没有成立起来),甚至可以说还不如去年——因为曾经的热心业主、志愿者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抽身离开,虽然新一波的热心业主又站出来了,但无论是用业主的热情还是小区事务的推进度来衡量,都不容乐观。


见诸公开报道的业委会来了年轻人系列已经更新到第15篇,实地走访的小区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每一次看完一个小区,和参与者们深入沟通过后,我都忍不住会有一种代入感,那就是我可以在每一个案例的煎熬时刻中,感受到我们小区的问题,也会为他们跨过某个时刻而我们一直没有跨过而感到遗憾。一个小区的业委会工作步入正轨,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但会有一些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和事。通过对比,还是比较清晰地意识到为什么我们小区的业委会改选会接连遭遇大败局。


迅速聚集的隐患


去年9月,最初的热心志愿者在小区电梯开始张贴二维码,随着业主们扫码入群,大家建立了联系,在微信群的互动过程中,交流最多的无非是对物业服务、老业委会不作为的不满,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要推选业委会改选小组的候选人,基于平时微信群中的交流,从微信群上的活跃分子中筛选出了候选人,并在小区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候选人的信息。


和其它渠道推荐的候选人相比,这些由群内业主推选的候选人在得票数上一路领先。但因微信群而熟悉起来的业主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非常了解,推选出来的业委会候选人也都是默认为所有人都是符合要求的人选,殊不知其中有人并不符合参选要求,突出的问题是有的人家中动过沉重墙。不符合规矩,就无法通过房办的检查,有人被刷下来,一方面这个过程耗费了时间,另一方面,又使得改选小组的组成人员有了所谓“来自民间(业主内部)”和来自官方(居委会比较推荐的人选)之分。


不受控制的谣言


业委会换届改选小组好不容易成立了,按理说这只是一个临时的组织,等到业委会成立,换届改选小组就自动解散了,但就是这么一个临时组织,却历经波折。


最初的波折来自内部。由于小区的斗争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对于小区物业不满,革命派在一开始就打出了要更换物业的号召,这也无可厚非,在很多小区都有这样的诉求,但如若这个过程中又加上了谣言,力量就不一样了。一种说法是,已经有人去联系外面的物业公司,并且想要引入比现在物业费用更低的物业公司进入小区,换物业是不少年轻业主的诉求,但换一个物业费更低的物业,并且已经有人在接触,这显然不符合要求品质的业主的诉求,这已经造成了分化。但对这个作为不认同的业主,也被谣言攻击,说是得了物业的好处,不愿意换物业。一时间,各种谣言漫天飞,谣言产生后,会需要站队,在这样的谣言模式中,很多的内耗产生了,这时候业主与外部世界(比如物业)的矛盾,转变为业主内部的矛盾,在这种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正事都没法干了。


最后,改选小组直接分化了,由于不同的候选人有不同的支持者,热心业主也就在事实上分化了。最后,受谣言影响的候选人因为谣言涉及家庭、谣言涉及工作等不同原因而退出。至此,由业主推选的最初的所有高票候选人已经全部退出了改选小组。


来自外部的阻力


如果说内部的分化是一种内耗,那么外部大环境的不支持相当于给小区业委会改选之路增加了负重。

 

在业委会改选的过程中,最初小区有一批激进派,也曾一言不合就冲击居委会,包括联名写信访材料给政府部门,这样的举动是很多老百姓认为的快捷方式,但无意识当中也使得小区被贴上了“刺头”的标签。所以在业委会的换届改选推进中,政府的态度是更为谨慎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小区的这种不稳定、不可控感传递到街道,这一年中,又经历了居委会书记更换。要知道,一个被贴上了不稳定标签的小区,新换来的居委会书记又怎么可能不对业委会改选工作谨慎把关?

 

最近半年,由于在前一波的小区事务中受挫,也由于走访别的小区,在小区花费的精力少了很多,最近听热心业主讲,又有改选小组成员退出了,虽然请辞的详细原因不知,但外围又有谣言在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业委会改选小组又要走增补流程了,听了真是觉得非常遗憾。

 

拦路虎有哪些

 

事实上,因为前期参与了小区的很多事,至今还有业主会零星私信我劝我去参选,但正是因为看过了那么多的成功和失败,我已经再也回不到去年的那种无知无畏的状态,我深知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才有勇气去参与业委会。

 

首先是要判断小区业主的整体风格。小区归根到底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去参与的人,要先看一看小区的人,比如小区是不是有足够多持有相近三观的人,而且这些持有相同三观的人,最好是那种愿意在一些特定场合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人。要知道,小区事务中人人都有想法,面对胡搅蛮缠的业主,有时候业委会整个就是弱势群体,反而是旁观业主的表态更具有说服力。

 

其次是要看一看小区想要参选的业主的构成。我以前一直觉得业委会大门是敞开的,无论什么样的业主进入业委会,都是值得鼓励的。但其实不然。首先参与者要愿意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集体表决的规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议题产生了,内部表决后,就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很多的小区,最大的祸端在于业委会内部人员的分化,比如明明是已经达成的集体决定,但这个决定不符合他个人的喜好,他就去把细节加上质疑散布到业主群,要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主张,永远可以找到攻击的瑕疵,那最后小区业委会就不可能是建设模式,而是抵制谣言的挣扎模式。

 

再次是要评估一下更大的环境。不得不说,业委会的组建和工作推进都需要和居委会、房办发生关系,一个开明、讲规则的居委会书记会给业委会的工作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局面。就我看到的案例中,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区县,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在同一个小区,因为换了不同的居委会书记,也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应答。



作者简介:

谢非君  女  解放日报记者  因参与小区业委会事务开始持续关注社区治理领域,在实地走访中将不同小区的案例-一一梳理成文,目前“业委会来了年轻人”系列聚焦沪上有特色的小区业委会,持续更新中


版权所有 业委会第三方@2017-2023 业主大会浙ICP备17054595号
微信
咨询
电话
0571-87323123
顶部
cache
Processed in 0.007076 Second.